組織管理能力是指為了有效地實現(xiàn)目標,靈活地運用各種方法,把各種力量合理地組織和有效地協(xié)調(diào)起來的能力。包括協(xié)調(diào)關系的能力和善于用人的能力等等。組織管理能力是一個人的知識、素質(zhì)等基礎條件的外在綜合表現(xiàn)?,F(xiàn)代社會是一個龐大的、錯綜復雜的系統(tǒng),絕大多數(shù)工作往往需要多個人的協(xié)作才能完成,所以,從某種角度講,每一個人都是組織管理者,承擔著一定的組織管理任務。
組織管理能力的培養(yǎng)和訓練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:
1.從心理上做好準備
組織者最重要的是具備強烈的責任感及自覺性。若您已成為組織者,不論能力如何,只要有竭盡所能完成任務的干勁及責任感,是會做出成績的。所謂“勤能補拙”,即是這個道理。
以這種心理準備去完成任務,即可自然而然產(chǎn)生自覺與自信,在不知不覺之中獲得很大的進步。
雖然在自發(fā)團體中,任何人都能做組織者,但若以猜拳或抽簽的方式來決定團體活動的組織者,那就失去了組織者的意義。還是應由該群體中領導能力較強者優(yōu)先擔任組織者,并在此期間內(nèi),使所有成員有機會做副手的職務,借此磨煉,可使大家提升至某一水準。然后,再讓大家輪流擔任組織者。沒經(jīng)驗的人若不經(jīng)此階段就直接擔任組織者,那將是相當艱難且吃力的事。
看來并不適合擔任組織者的人,若在特殊情況下不得不擔負起領導組織的職責時,心中油然而生的自覺性和責任感,將刺激其主動學習的信念,這會使其迅速地進入角色,從而使人有“士別三日,刮目相看”的改變。
總之,組織領導能力的產(chǎn)生當視情況而定,一開始即擔憂適不適合做組織者,是不正確的觀念。其實,每個人都有成為組織者的潛能,正如任何人天生都具有創(chuàng)造性一樣。差別在于是否我們能將這種與生俱來的天賦充分發(fā)揮。
2.最重要的是贏得別人的支持
有一種說法,成為一個成功的組織者,30%是得自于天賦、地位與權限,70%則是由該組織成員的支持程度所構成的。
所謂的天賦是指自小就活躍于群體中,且有不愿屈居于他人之下的個性。地位及權限是指被上級任命為組織領導者之后,在組織內(nèi)所擁有的職務及權力。相比較之下,在構成領導能力的要素中,群體成員的支持及信賴顯然比天賦、地位、權限重要多了。
相反的,不管獲得多大的權限和地位,不論上級如何重視、支持,若無法獲得團體成員的支持,則只能算擁有三分之一的領導力,將來必會完全喪失權威。
3.學會傾聽、整合別人的意見
在團體組織者的必備條件中,最迫切需要的是良好的傾聽能力及善于整合所有成員的意見。即使工作能力不是很出色,或拙于言辭,但若能當一個好聽眾,并整理綜合眾人的意見而制定目標,就算是一個優(yōu)秀的組織領導人才。
組織者不能自己閉門造車,而要不厭其煩地傾聽別人的意見。善于傾聽的組織者容易使人產(chǎn)生親切感而讓人更敢于親近。因此,他必是謙虛的,且要有學習的態(tài)度,才能成為一位好聽眾。相反,自我表現(xiàn)欲過強者常令人敬而遠之。一個人有說話的權利,也應有聽別人說話的風度。
如果組織者在與人談論時,能設身處地耐心聽人傾訴,并不忌談話時間的長短,這個組織者必能得到眾人的信服。所以,做一個好聽眾是成為組織者相當重要的條件?,F(xiàn)在的年輕人從小便被束縛在一連串的升學競爭之中,身旁的朋友都變成會考的敵手,很少有真正能知心交談的朋友,所以,他們都由衷渴望能擁有傾訴自己煩惱的對象。
能設身處地為人著想者,便能以對方立場來思考或感覺,因此能讓人有體貼溫馨的感受。不過,如今一些客觀的與主觀的原因使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反而愈來愈遠,作為組織者具備此條件便更顯得迫切。
善于整合大家的意見,就是盡量綜合所有成員的意向及想法,再經(jīng)過分析整理,得出最具有代表性的結論。
對于看似互相對立或矛盾的意見,組織者須有能力找出兩者的共同之處,并挑出優(yōu)點而予以“揚棄”,以掌握互相對立想法的中心思想,再創(chuàng)造第三個想法。
能辯證地整合、傾聽成員意見者,必是一位優(yōu)秀的組織者。即使開頭不能做得很好,只要以此為努力的方向,最終必定能成為出色的組織者。
4.使別人清楚地了解你的觀念
所謂思考,也就是在腦海中“自問自答”,是對話的內(nèi)在化。而賢問賢答,愚問愚答,是當然的事。發(fā)問和回答的技巧是相當重要的一環(huán)。
運用難懂、抽象化的文字,會讓人摸不清頭緒,不知所以然,說矯揉造作的語言,各成員對該組織者必然敬而遠之。即使是語言學家,為了使大家明了其理論,也必須從抽象的語言中走出來,將其觀念具體化。
常人往往在不自覺中陷于語言的形式,結果只知語言而不知其具體的意義,這種現(xiàn)象,稱為固定觀念。所謂固定的觀念,也就是先入為主。在打破固定觀念之前,好的創(chuàng)意便無法顯現(xiàn)。
人類運用語言思考,往往把它抽象化,以求掌握自然的法則,這很容易拘泥于固定觀念。因此,必須注意觀念的具體化,盡量使語言和事實趨于統(tǒng)一,才能夠真正解決疑難。
要做到觀念具體化,必須付出相當?shù)呐?。人往往被語言所蒙騙,以為已經(jīng)明白其中意義。為了證實自己真正了解的程度,可以用“為什么”、“譬如”等概念來自我檢討。“為什么”是真理的探求與創(chuàng)造的最強大武器,“譬如”則是對實踐的理解。也就是說,組織者必須把知道的理論知識、經(jīng)驗教訓靈活付諸于現(xiàn)實,方能取得應有成效。
使觀念具體化,讓思想語言與事實更為接近,是不容忽略的大事。
5.熱意、誠意和創(chuàng)意
“組織領導能力”強調(diào)領導能力的“三意”。而所謂“三意”就是現(xiàn)在所說的組織領導之道。
“三意”就是熱意(熱心)、誠意和創(chuàng)意。
熱意就是抱著極大熱情去做事的態(tài)度。它是振奮之心,是斗志,也可以說是干勁。組織領導者本身必須比團體成員多幾倍的熱意。
誠意就是真誠的意愿,也就是要遵守諾言,言出必行。允諾過的事,即使十分細小,也應竭力完成,才能獲取團體成員高度的信賴。
所謂創(chuàng)意,就是在創(chuàng)造新事物的狂熱念頭驅(qū)使下,不滿足于現(xiàn)狀,常常向新事物挑戰(zhàn),不斷為改善、革新、創(chuàng)造而下工夫,從而產(chǎn)生新穎、奇特的想法,幫助你實現(xiàn)你的愿望的好點子。
改善是把有缺點或不完美的地方加以改正;而革新則是針對本來已經(jīng)很完美的事物,想辦法精益求精而作不懈的努力;創(chuàng)造即努力思考全新的事物,這也是創(chuàng)意的最高階段。富有創(chuàng)意的組織者往往備受大家的推崇。
仔細分析起來,無論是誠意或創(chuàng)意,都須依賴熱意。熱意表現(xiàn)在人際關系上,成為誠意;表現(xiàn)在工作方面則會產(chǎn)生創(chuàng)意。“三意”是通行無阻的領導三要素。換言之,把“三意”一體化,便是組織領導之道。